了解青光眼

首頁 / 了解青光眼 / 認識青光眼

當青光眼遇上黃斑部病變

發布日期:2021/7/24

字型: A A A 


依「致盲率」來看,黃斑部病變與青光眼都是數一數二,在東方與西方互相推擠坐二望一,卻是大家心中的噩夢。多數人認知黃斑部病變跟高度近視、糖尿病比較正相關,在何種情況之下又跟青光眼結成惡盟友?兩者誰先來都會是問題…….


黃斑部掌管中央視力,出問題就是盲點

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中心區域,佔眼球表面積僅約5%,卻管控正前方90%視力範圍。一旦出現異常,可能發生下列情況:視力模糊、看景物扭曲或偏黃偏淡色調,嚴重時正中央出現一團黑點,也是俗稱「盲點」阻擋在眼前。

黃斑部病變的初期症狀較不明顯,必須利用儀器檢查儀器,包括螢光眼底血管攝影眼底血管攝影電腦斷層掃瞄等,才能夠做早期正確診斷。



黃斑部病變常見的問題

黃斑部病變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度近視、三高患者及70歲以上老年人。
高度近視眼底病變引起的黃斑部退化、視網膜裂孔及剝離等,短期內視力會明顯下降。
出現漸近式視力衰退或急性視力減退,若急性發作多為單眼視力驟降,可能中央動脈阻塞引起的急性缺氧、缺血。
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,引起的視網膜血管病變,導致血管阻塞、血管增生或黃斑水腫。
老年性黃斑部病變,與年齡增長有關的退化,黃斑部常因新增血管而導致出血、水腫或視力模糊。



視網膜手術 可能使眼壓升高

黃斑部病變通常是漸近式,病程發展初期較為遲緩,長段時間仍可維持不錯視力。終究由於色素層及感光細胞日漸退化,症狀一一浮現使視覺出現障礙

當病程進展至需要手術治療,比如視網膜氣體注入手術,術後照護原則必須避免「仰睡」,且採取「趴臥」2-3星期,這段時間容易出現眼壓過高的問題。青光眼病人極可能因為做視網膜手術,眼壓升高使神神經再次受到嚴重破壞。若眼壓過高引起的頭痛噁心嘔吐不適等,請告知眼科醫師開藥緩解並持續監測眼壓,直至三個月後狀況穩定。


 

青光眼視野,由外圍向中央逐漸缺損


青光眼與黃斑部病變 影響視野各不同

青光眼視野的缺損多由周邊開始變黑,當視野逐漸縮小,中心視力可能維持良好,所以確診時往往來到中後期。黃斑部病變引起的視野改變在於中心視野、偏中心視野,是由於黃斑部病變產生中心凹感光細胞受損影響視覺功能。這個揮之不去的中心暗點,初始呈現不透明的淺白影像,視覺模糊穿透看出它為圓形、橢圓形灰黑點,繼續變壞就成為盲點。

青光眼與黃斑部病變的視野差異:前者中心視力清晰,但是看得很窄;後者中心視力有盲點,但是像甜甜圈的周邊視野也許相對清楚。

重點提醒 當青光眼與黃斑部病變相遇,對眼科醫師而言就是一個棘手的難題,尤其如果必須動手術治療,必須監控「眼壓」是否在短期內升高破壞了視神經,會影響術後視力的恢復。提醒,高危險群患者控管好三高,高度近視減少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,盡可能讓兩者不要有相遇的機會,避免造成終生視力受損的嚴重傷害。

 
<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