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青光眼

首頁 / 了解青光眼 / 認識青光眼

你是什麼型?隅角閉鎖性或開放性青光眼

發布日期:2021/9/2

字型: A A A 

青光眼初期並不容易發現症狀,多數人認為:跟我無關,我眼睛看得很清楚。等到確診自己得了青光眼,多數人會驚恐:「天啊!我怎麼可能會有青光眼?」視力好不等於你不會得到,像是閉鎖性青光眼的病患大都有遠視;每年一直重配眼鏡的人,有可能就是開放性青光眼……

眼科的急症 閉鎖性青光眼

原發性閉鎖性青光眼,指正常負責排房水的隅角較狹窄丶關閉而導致眼壓上升,破壞視神經功能。此類型青光眼病患眼球特徵為角膜半徑、眼球的直徑比較小丶前房明顯狹窄,多為遠視眼,眼睛結構屬於麻雀雖小五臟俱全。

臨床上,又可分為急性與慢性的發病。急性因眼壓急速上升的具體症狀,如視力模糊丶燈光有彩虹光暈丶眼球劇烈脹痛丶頭痛、嘔吐、噁心或結膜充血、角膜混濁,曈孔呈現放大。當眼球摸起來如硬石,眼壓通常高達50毫米汞柱以上,閉鎖型急性發作機率約佔3分之一。

慢性發作者,上述症狀可能偶爾輕微發生,只要睡覺休息就很快恢復正常,個人自覺性也不高。經幾次小發作可能後來突然急性大發作,務必看「急診」,在黃金8小時降低眼壓,否則瞳孔已放大縮不回,視神經可能會快速受損。


急性好發族群
更年期或年齡50歲以上
遠視眼,視力佳
身高低於160公分,女性居
因身體疾病使用抗副交感神經藥物者

 

溫水煮青蛙 開放性青光眼

原發性開放性青光眼,又稱「慢性青光眼」。此類型青光眼由隅角鏡檢查為正常開放,但進入網狀小樑組織的排水系統發生阻礙,眼壓不正常地上升,逐漸造成視神經功能破壞。

病患的眼壓,多在20-30毫米汞柱之間,病程緩慢進行長達10-20年。平時無症狀,夜間視覺較為黯淡,視野缺損常由周圍向中心逐漸縮窄,中心「隧道狀」視力仍可維持良好。直到發現視力變差、行動出現障礙時,已來到青光眼中後期。


開放型危險因子
中高齡老人,40歲以上
近視超過500度
近視度數每年增加200度者
糖尿病高血壓,血液供輸不良致視神經受損者
家族遺傳史,風險多7-10倍

高風險者可透過儀器檢查及早發現,有些確診者是在健康檢查才被揪出;若太晚發現,相對容易輕忽視神經的破壞力,以為視力模糊是鏡片度數不足或眼睛疲勞。一旦確診必須視同慢性病照護,持續點藥水及定期追蹤。

青光眼治療原則,七成以藥物為主,如果眼藥水引起不適反應或無法降低眼壓值,造成視神經繼續受損或視野缺損危及中心視力,亦可考慮手術治療,延緩致盲的速度。

重點提醒 青光眼被坊間形容成一種「眼癌」,真的太沉重了,恐讓焦慮者病急亂投醫!請與疾病共處,養成護眼習慣,不可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,不要在陽光下及黑暗中滑手機。多做有氧運動的走路、跑步,擁有安定心情與優質睡眠,可促進眼壓的穩定。
 
<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