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睛也怕曬!只要2小時,曬出白內障、黃斑部病變
發布日期:2020/6/27

2020夏至午後,民眾瘋狂追逐天文奇景「上帝的金戒指-日環食」,用各種克難輔具注視觀測太陽,眼科醫師看了直呼危險!眼睛若沒做妥善防護,在大太陽下只要曝曬2小時,先會破壞視網膜造成角膜發炎,接著水晶體吸收紫外線就會變黃、變硬而形成白內障,視網膜正中央的黃斑部亦可能引致病變,嚴重恐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害。
紫外線光害 高溫強曬穿透眼睛
眼睛能夠感受到的光線稱為「可見光」,其波長為390~760nm,陽光中的紫外線約只有5%進入大氣層。波長介於100~400nm的紫外線,依波長可分三種:長波紫外線(UVA)、中波紫外線(UVB)及短波紫外線(UVC)。其中UVA佔90%穿透臭氧層造成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;UVB佔10%容易導致眼翳或光性角膜炎,而大部分UVC幾乎被高空臭氧層吸收,不會造成影響。
地球發燒了!如今臭氧層已遭受嚴重破壞,南北半球溫度呈現極端異常。台灣夏季爆高溫36度以上越來越頻繁,黃橙紅燈警戒區域年年飆升。
眼睛過度曝曬 白內障、黃斑部病變風險大增
經常從事戶外工作或活動,如農漁夫、營造工人、瘋海釣、玩衝浪者,每天接觸紫外線的時間很久。紫外線最先進入眼外層的角膜與結膜,角膜可能造成破裂、剝落,產生紅腫、疼痛、流淚、模糊症狀之「光性角膜炎」。結膜也會因為紫外線的照射而引起發炎、水腫、分泌物或血絲增多。
曝曬時間累積過量,有一部分紫外線持續向眼內層侵犯,易使水晶體變硬、變得混濁就會產生白內障。其次視網膜感光細胞同樣吸收大量紫外線後,一旦能量高到危及主宰中心視力的黃斑部,恐視力嚴重衰退或永久損壞。
擋阻紫外線 防曬不能忘記眼睛
化妝品行銷早已教會民眾勿忘塗抹防曬乳來保護皮膚,出門撐傘、戴帽、穿著抗UV外套的重要性。眼科醫師呼籲「把太陽眼鏡戴起來」,並非裝cool,卻是酷夏外出必備,甚至凌駕防曬乳之上。皮膚還有衣服遮護,雙眼反而赤裸著迎向強光,少有人自覺眼睛有危險,除非青光眼患者明顯畏光…..
紫外線鋪天蓋地而來,包括窗邊、走廊、穿透車內玻璃。走出戶外要養成習慣戴上太陽眼鏡,挑有經濟部認證合格標章,最好是「UV400」才能有效阻絕紫外線。另外,「用吃的太陽眼鏡叫做葉黃素」能夠幫助吸收有害藍光,它大量貯存於菠菜、地瓜葉等深綠色蔬菜及南瓜、玉米等橘黃色蔬果中。
醫師提醒 因紫外線照射導致的角膜炎,輕者只要滴人工淚液並配合冰敷或冷敷;嚴重需點眼藥水減少角膜受感染,休息幾天就會逐漸恢復。再次呼籲:夏日戶外活動務必配戴太陽眼睛,可避免眼睛曬傷及防懸浮微粒造成眼睛過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