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記錄

首頁 / 活動記錄 / 青光眼講座

2022/1/8 青光眼講座 現場Q&A

發布日期:2022/2/11

字型: A A A 


2022/3/5 青光眼講座現場Q&A
主講人:雙和醫院眼科部 許祺鑫醫師


Q1 目前我都在診所追蹤,不知是否需要到大醫院看診?

A:在診所看診拿藥能節省時間又方便,每個月也可量一次眼壓,如果眼壓穩定就地緣便利性當然可行,台灣的連續處方簽是3個月,國外是6個月。我通常希望病患每年回診給我看一次,並做年度的追蹤檢查,記錄一下它病程的狀況。

Q2 視野圖MD總分是多少?VFI怎麼看呢?

A: MD最高為32,VFI最高是100%。就醫師而言,追蹤指標是看這二種經過年齡校正之後的平均值走勢。正常人也會年年退化,何況青光眼患者,MD每年能控制在-0.5左右算是良好,別太在乎每年檢查的數值變化,那是一個參考值而已。青光眼屬於不可逆,必然會持續退化,多放輕鬆身心並善待眼睛,不要讓它惡化速度過快就好!

Q3 做視野檢查,要戴近視眼鏡還是老花眼鏡?

A:有老花眼當然要戴老花眼鏡,年輕人有近視眼戴上眼鏡做會比較精準。視野檢查單眼需要15分鐘,處於比較暗的房間又考驗專注程度,有些醫院的儀器技術員可幫忙加上矯正度數鏡片,但是大都可戴上自己的眼鏡做會比較準,避免看不清楚而心情焦慮。

Q4 做過雷射近視眼壓量不準?角膜厚眼壓會較高,為什麼?

A:這個問題很好,問得都跟「角膜」有關。目前使用的氣動式眼壓計,是根據角膜的厚度取得一個眼壓平均值,正常人的角膜厚度約540微米,如果角膜厚度超過600微米,眼壓來到23-24毫米汞柱等同正常。近視雷射卻相反,必須削切角膜厚度來矯正度數,角膜相對變薄,矯正範圍個人有差異,因此就容易量不準眼壓。

Q5 視野計模式有30-2、24-2、10-2,病人要如何選擇呢?

A:不同的模式用在不同的人身上。要做一個準確的視野圖,建議一般人可做30度模式,雖然花的時間久一點,雙眼做完需30分鐘,卻能完全了解關鍵的概括狀況。之後青光眼病患,如果邊緣已產生缺損,亦可改成24度模式,雙眼盯著閃光點不至於太久且較痠澀。只剩下中心視力的病患要定期追蹤,可以只做10度的中心視力,其他模式閃光點可能什麼都抓不到,只會讓自己氣餒。依健保局規定:每6個月至一年追蹤一次。

Q6 青光眼患者眼壓維持在多少理想值,比較不容易惡化?

A:這個問題也是因人而異,每個人發病、開始治療的病程進展都不相同。日本有個長達20年的研究報告指出:不管透過點藥、雷射或手術,眼壓維持在9-10毫米汞柱之間,一種平台效應,就是所謂的「黃金眼壓」,這群人不僅沒有眼球萎縮,而且因青光眼單眼失明的機率才1.1%。換句話說,眼壓相對低,血流才能灌注上去,使末梢循環正常。糖尿病患者也有堪稱黃金目標「糖化血色素6.0」,其意義是雷同。

Q7 有時眼藥水忘記有沒有點?或好像多點一次?怎麼辦?

A:多數人眼壓最高時段在凌晨2-5點,眼藥水能產生效用大約4小時之後,持續一個高原期再慢慢地遞減。所以你是哪一瓶忘記點呢?比如前列腺素的舒而坦之類,點了眼睛會紅、不好看,通常建議睡前點,讓眼藥水發揮作用時能壓住升高的眼壓。至於多點一次,有人感覺眼睛腫脹,就自覺好像眼壓高,病人說「我就自己多點一次艾弗目」,其實也不會怎樣!

 
<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