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題:續發性青光眼
發布日期:11/14/2023

2023/10/14 青光眼講座
講題:續發性青光眼
主講人:三軍總醫院眼科部 陳怡豪醫師
青光眼是一種眼壓異常、視神經逐漸萎縮、視神經纖維逐漸變薄,導致視野由外而內逐漸縮小、影響視力的疾病。病程是持續進行式,損傷的視神經亦無法恢復,因此若遲遲未就醫治療、控制不好,將造成不可逆的視力受損,最終失明。

青光眼分類:原發性、 續發性與先天性三類型。
這次演講主題著重在解說續發性青光眼。
什麼是續發性(又稱次發性) 青光眼?

續發性青光眼和許多疾病相關,大致區分以下原因
1. 眼部外傷:可略分為急性和慢性。急性外傷性青光眼常見於急診,被其他硬物由正面大力撞擊,使眼內結構出血(如虹膜等),房水排除路徑阻塞,造成短暫的眼壓上升,但當血水慢慢代謝掉之後,眼壓就會恢復正常。若運氣欠佳,破壞到睫狀體或小樑網的結構,房水排水系統就會受到影響,長處在眼壓高的狀況下會誘發產生青光眼。
2. 眼內炎症:像是虹彩炎、鞏膜炎和視網膜炎,這類型病患在門診也常見。剛開始發作時會反覆性的紅眼伴隨眼壓上升,一年可能發作一次,逐漸一個月甚至一週發作很多次。當發作時,發炎細胞會阻塞小樑網,導致虹膜沾黏、眼壓升高,產生青光眼。
3. 其他眼部疾病:比如視網膜剝離、水晶體脫位等,或任何會擠壓眼睛正常結構的疾病,有壓迫到房水排出途徑,就會造成青光眼。
4. 全身性疾病:比如高血壓、高血糖、甲狀腺問題、腦部腫瘤、腎臟疾病等,一旦控制不好使身體產生不良反應,會產生類似血管新生素的激素,跑到眼睛裡面會產生新生血管,血管不正常增生影響排水系統,造成青光眼。
5. 藥物不當使用:長期使用某些藥物,比如類固醇(口服或眼藥水)、抗膽鹼類藥物、三環抗憂鬱藥、帕金森氏症藥物、抗組織胺等,多數人對這類藥物的反應不是非常快速,短期使用無礙。若是自己當醫生自己買藥且長期使用,確實有可能會誘發青光眼。另外,有些幫助睡眠或是抗組織胺的藥物,仿單上會警語產生青光眼,也並非每個人都會造成青光眼。若有疑慮,請詢問眼科醫師是否能夠使用。
青光眼導致的疾病和併發症
長時間高眼壓會損害眼睛結構和視神經,若不加以治療及控制,可能會導致以下疾病或併發症。
1. 視神經損傷:視神經損傷造成不可逆的病變,進而導致視野缺失、視力逐漸退化,最終失明。
2. 視網膜病變:視神經的細胞主體位於視網膜上,當視神經逐漸損壞也會使視網膜跟著退化,視力逐漸喪失。研究指出:青光眼會造成眼球供血不足,患者的眼球血液循環機能較差,血液無法完全進入眼睛內,易使周邊組織缺血壞死。
3. 視力損失/視覺品質下降:看景物模糊不清、色彩黯淡、視野縮小,造成生活諸多不便。
青光眼治療方案,目標是降低眼壓
目標眼壓並非一成不變,須根據年齡/病情調整,而且控制降低眼壓,也不代表青光眼不會惡化,僅為了延緩惡化速度,延長可以看見的時間。
藥物治療:目前首選先以藥物治療,不同類型的青光眼患者適合的藥物不同。
舉例來說,前列腺素的降壓藥水容易發炎,因此不適用於發炎性的青光眼患者,醫師需依患者個別做調整。
雷射治療:某些情況會將雷射治療放在藥物之前,其破壞性較小但可造成永久的效果。續發性青光眼則會依據虹膜和隅角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雷射施打。
1. 雷射虹膜穿孔術:適用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患者。
2. 雷射虹膜整形術:適用隅角開放性青光眼患者。
3. 雷射小樑網整形術:適用隅角開放性青光眼患者。
手術治療:手術種類就不需要考慮哪種類型的青光眼,需仰賴手術治療多屬於比較嚴重的青光眼,目的是盡快將眼壓控制好,延緩惡化速度。
視神經保護:目前尚未研發出可保護視神經的藥物, 常被提到的幹細胞修復視神經治療法並無任何國家核准,原因是幹細胞可能長成身體的任何組織、器官,甚至腫瘤,無法掌控長成所需要的。
病因治療:有些續發性青光眼成因來自全身性疾病或其他眼疾,要清楚了解自己的慢性病及長期用藥,遵醫囑定期追蹤控制,才能有效穩住青光眼不再惡化。
預防青光眼,應從日常生活做起
1. 定期到眼科檢查:能幫助追蹤視神經、眼底變化,及早發現、及早治療。
2. 適度運動:青光眼與全身血流息息相關,多做有氧運動能幫助睡眠並穩定眼壓。
3. 保護眼睛避免受傷:眼睛也要防曬,視覺已有障礙者,走路踏階要格外小心,盡可能避開危險。
4. 睡覺姿勢:建議上半身睡高一點,不要趴睡或將手臂放在眼睛,不小心壓到會讓眼壓升高。
5. 控制血壓:服用降血壓藥控制血壓,但夜間最好不要降太低,可能加劇青光眼惡化。常點用的眼藥水有持續心跳或血壓過低,請與醫生討論更換或調整用藥。
6. 均衡飲食:多吃綠色及彩色蔬果,屬於發炎的體質,海鮮甲殼類要適可。
7. 長期服用類固醇:因疾病治療而使用類固醇,必須定期至眼科檢查是否有造成眼睛的病變。
8. 勿長時間使頭部低於心臟:瑜伽頭朝下的姿勢或倒立應避免,會使眼睛低於心臟,容易讓眼壓上升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