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: 身心共好,心情放鬆睡眠好
發布日期:2022/3/31

2022/3/5 世界青光眼週講座
主題: 身心共好,心情放鬆睡眠好
主講人: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張勳安醫師
焦慮症 雖然知道但很難自我控制
●適度焦慮是對疾病控制有幫助,過度焦慮就有害處,生理的反應包含生氣、失去耐心、胃酸逆流、身體發抖、呼吸變喘、心跳加速及頭痛等
●病患無法靠意志力來控制,必須求助精神科用藥治療時,告訴醫師「你有青光眼」,他會選擇最低的劑量、最不容易成癮的鎮定劑或抗憂鬱藥物
●增加大腦血清素的藥物是最常被使用,但是有些病患難以忍受藥物的副作用,「心理諮商治療」是另一種方式學習放鬆自己

物理治療 光電磁的CES新型療法
●治療原理是透過微電流調節大腦的腦波,治療焦慮、憂鬱、失眠及疼痛
●物理治療儀器模擬打坐冥想的狀態,從腦幹調節神經核功能如情緒、專注力與認知,使用20分鐘很快覺得放鬆,使alpha腦波增加及腦內啡提升
●焦慮是人在持續胡思亂想,而且是想壞的,不是想好的,放鬆療法啟動之後可打斷胡思亂想的過程,減少惡性循環
●來門診做自律神經檢查,發現焦慮的人經常處於踩油門的狀況中,不太會去踩剎車減速。他們心跳即便在放鬆時刻還是有90-100下,幾乎是心悸的感受
●2019英國對於CES治療焦慮症進行研究:在161位等待心理治療的病患,先做該項治療6-12週,之後有6-8成患者自覺已改善而取消心理治療


焦慮合併憂鬱症 雖然知道但開心不起來
●焦慮的人追蹤一陣子,有些會合併出現憂鬱的症狀,那就是大腦功能失調的結果
●大腦內有理性與感性的二個腦區,它失衡了,不斷地互相周旋。正常情況是理性的腦區(前額葉)會安撫情緒的腦區,憂鬱症是感性的大腦功能太過強大
●治療策略是調節血清素,使用抗憂鬱藥物目的使情緒腦區不要過於活躍,對於負面情緒反應儘可能縮小

治療焦慮憂鬱的飲食指引
●從營養方面補充魚油,魚油來自魚蝦類等均含有EPA/DHA,重點是EPA須高於DHA才有足夠療效
●高濃度純EPA「天然的不飽和脂肪酸」,含量至少80-90%以上,可以降低憂鬱指數,對心情穩定有幫助
●憂鬱也會傷「心」,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,亦可考慮攝取高濃度的魚油,它對於三高或過動族群都有助益
憂鬱症物理治療 磁刺激的原理
●憂鬱症的大腦沒有活性,磁場治療原理是以線圈形成一個磁場,啟動之後鎖定一個腦區去刺激它,能幫助細胞活化
●新型的磁場刺激治療模式,近年如雨後春筍,患者不用上麻醉,只要坐著接受執行定位,就能促使腦內電流和活性增加,改善憂鬱的情緒
睡眠障礙 慢性失眠超過200萬人
●全台10分一的人有失眠困擾,女性比率高於男性。睡眠障礙診斷必須到醫學中心睡一晚,透過精確儀器才能得知失眠是否因為缺氧、呼吸中止、半夜腳抖等因素
●三總精神醫學部示範推廣的「睡眠生理居家檢測」像輕巧的矽膠戒子,在家就能執行的智慧裝置,大多數在醫學中心的參數均可透過專屬APP計算出來
●睡眠的心理治療叫做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」,它和安眠藥效果一樣好,可由心理師帶著做也可透過系統自主學習
結論:遇見重大事件或疾病會焦慮是正常的心理反應,過度焦慮則有害身心,甚至引起憂鬱失眠。希望大家勇敢面對,必要時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度過一個個難關,讓身心能夠呈現共好狀態。